科技的迅速发展促使有关电子产品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电子设备的过度使用会产生一定量的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有研究表明在通讯基站、医疗检测、动车地铁、高压变电站等区域的辐射环境可能会超过GB 8702—2014《电磁环境控制限值》的规定[1],部分辐射环境如图1所示。在辐射环境下穿戴有电磁屏蔽功能的织物可有效避免电磁辐射的侵害,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
医疗检测环境
通信基站
图1 部分辐射环境(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贵州移动”)
电磁屏蔽织物作为具有电磁屏蔽作用的功能性纺织品,其电磁屏蔽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纤维种类、织物组织结构、染整加工方式、水洗方式等因素。评价电磁屏蔽织物的屏蔽效果一般用电磁屏蔽效能(SE)来表示,单位为分贝(dB),屏蔽效能值越大,电磁屏蔽效果越好,一般来说电磁屏蔽材料至少需要20dB,电磁屏蔽值的效果范围分类如表1所示[2]。
表1 电磁屏蔽值的效果范围分类
SE范围(dB) | 屏蔽效果 | 适用场所 |
0-10 | 几乎没有屏蔽效果 | 无屏蔽使用价值 |
10-30 | 有较少的屏蔽效果 | 满足普通家用电器的使用需求 |
30-60 | 中等屏蔽效果 | 适用于一般商业或工业 |
60-90 | 较高屏蔽效果 | 适用于军用仪器和航空航天设备 |
90以上 | 优良屏蔽效果 | 用于高精度、高敏感要求的产品 |
电磁屏蔽织物效能测试通常参照GB/T 33615—2017《服装 电磁屏蔽效能测试方法》,该标准适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穿着的、采用电磁屏蔽织物为主要原料进行的防电磁辐射服装。此外,国内现有的关于电磁屏蔽织物产品的标准主要有GB/T 23463—2009《防护服装 微波辐射防护服》、GB/T 22583—2009《防辐射针织品》、GB/T26383—2011《抗电磁辐射精梳 毛织品》等,关于电磁屏蔽效能测量的标准主要有GJB6190—2008《电磁屏蔽材料屏蔽效能测量方法》、GB/T 25471—2010《电磁屏蔽涂料的屏蔽效能测量方法》、GB/T 30142—2013《平面型电磁屏蔽材料屏蔽效能测量方法》等[3]。电磁屏蔽效能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远场法、近场法、屏蔽室测量法等,远场法主要用于测试电磁屏蔽织物对电磁波远场(平面波)的屏蔽效能,近场法主要用来测试电磁屏蔽织物对电磁波近场(磁场为主)的屏蔽效能,屏蔽室法既非远场亦非近场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方法。
目前电磁屏蔽织物发展快速,但屏蔽效能测试方法标准具有一定局限性,标准统一性欠缺,测试结果没有可比性,产品的性能难以得到科学和合理的验证。因此,研究电磁屏蔽织物电磁屏蔽效能的测试方法,建立客观统一的评价标准是行业学者值得重点关注的课题方向[4]。
声明:资料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料整理。本文图文无商用,仅用于科普知识公益传播,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文献
[1]侯琳,蔡普宁,樊争科等.舒适型电磁屏蔽织物的性能测试[J].棉纺织技术,2023,51(01):59-63.
[2]高莹. 基于纺织结构的电磁屏蔽功能材料构建与实现[D].中原工学院,2023.
[3]周子滢,刘宁娟,贾可等.电磁屏蔽织物研究进展[J].产业用纺织品,2020,38(10):1-5.
[4]张丽娟.防电磁辐射纺织品测试方法与仪器研究[J].上海纺织科技,2018,46(07):57-5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