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彩服是一支威武之师的外在形象,更是战士在野战环境下的伪装,仅在外表上难以判别新式迷彩服(21式迷彩服)穿戴人员所属军种,回归到迷彩最根本的用途:伪装、隐藏。
迷彩即“迷”和“彩”两个部分,“迷”是其图案设计,负责打乱线条、割裂轮廓,“彩”是其配色方案,负责融入环境,新式迷彩均有着良好的伪装效果,并且存在一定能力的地形通用性。配色方案的伪装效果终归是辅助性的,真正决定迷彩效果的是“迷”,即图案设计,也是设计中最难的部分。新式迷彩服,远看是一种迷彩,有着较好的伪装效果(见图1),近看又是另一种迷彩(见图2)。新式迷彩服的数码格子引入了更细腻微小数码格,更不易识别,使得人体和自然环境能够更好地融合,无论远看还是近观都有很强的迷惑性。
图1 远距离-迷彩呈现的效果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人民陆军”)
图2 近距离-迷彩呈现的效果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人民陆军”)
21式迷彩作训服系列以“荒漠”、“丛林”迷彩为主要品类,分别用于“冬”、“夏”两季穿着,另外还包括“特勤”迷彩服,用于水面舰艇、空勤和地勤等特殊岗位人员的需求。21式“丛林”迷彩作训服具备“荒漠”迷彩服的优点,同时适应季节性特征,也有自己的特点。
(1)适应战场环境,伪装性能更好
迷彩作训服的基础功能是适应训练与战场环境,更好地服务于战斗力提升。新一代21式迷彩作训服改变了过去不同军种按照军种“颜色”区分带来的缺点,各军种均根据季节、环境的变化穿着不同款式的迷彩作训服,军种区分主要依靠配饰,如胸标、军种旗帜、臂章分辨,胸标、军种旗帜、臂章同样采用全新隐蔽式设计。“丛林”迷彩(见图3)适用于夏季作战、训练环境,采用降色设计兼顾识别和伪装,层次感更加多变,在野外时更容易产生视觉错觉,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士兵的“隐蔽”效果,与环境融入感强,伪装性能更好。
图3 21式夏季丛林迷彩作训服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一号哨位”)
(2)优化用料与款式,穿着更为舒适
除了满足作战、训练功能,21式迷彩作训服在穿着舒适性上同样进行了优化改进。在肘部、膝盖和臀部进行了抗磨加固设计,尤其是在臀部位置,用细密的针线进行缝制,不仅耐磨而且隔热防硌,能够有效帮助官兵缓解疲劳。21式夏季迷彩作训服的腋下增加了4个排汗的透气孔,在服装的腰间改进了抽绳等设计,在左肩胛和左袖口处增加了用于与装备对接的“接口”,避免因为走线外露而造成钩挂,同时也为这套服装能够与装具更加完美地结合奠定了基础。上衣由原来拉链加纽扣的方式,改为拉链加新式粘扣带的方式,与人体密切效果更好;上衣胸前口袋改为左右开口(见图4a),取用物品更为方便。“丛林”迷彩同样在上衣左胸前采用刺绣工艺的姓名牌(见图4b),并在软姓名牌的后面加注了标记血型的位置;领章(见图4c)、胸标(见图4d)、臂章(见图4e)、帽徽(见图4f)等全部采用魔术贴形式,其设计也更加隐蔽,底纹沿用了迷彩保护色。
图4a 胸前口袋 | 图4b 姓名牌 |
图4c 领章 | 图4d 胸标 |
图4e 臂章 | 图4f 帽徽 |
图4 21式新迷彩(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人民海军”(ID:rmhjwx))
在伪装效果上,21式迷彩作训服和以前的迷彩作训服相比也有了非常大的提高。21式迷彩作训服的层次更加多变,通过多色渐变的迷彩进行模拟自然的伪装,通过多种渐变色的互相穿插、泥点叠合以及浅色高光和暗色阴影的综合运用,多色渐变迷彩的色彩层次丰富,颜色逐渐发生变化,互相叠合,边缘轮廓也模糊起来,此外,利用图案的三维视错,图底转换、颜色视错设计,使多地形迷彩图案呈现出立体多层次,黄色和绿色在各自背景中出现对应色面积扩张、图案和底色互相转换的特点,避免了以往迷彩图案的强烈色彩和轮廓对比导致的视觉注意,使多地形迷彩显得十分自然(见图5、图6)。将其置于背景中的多地形迷彩时,它会使人体外形轮廓模糊并融于周围环境,使得观察者出现错觉,认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从而实现隐身的效果。
图5 21式迷彩作训服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效果-呈现绿色效果 中国军网记者岱天荣摄
图6 21式迷彩作训服-呈现黄色效果 新华社记者蔺以光摄
21式迷彩作训服打破了原来“军种迷彩”的概念,真正根据作战地域环境特点来列装迷彩“作战服”,“全军一致,因地制宜”。
文章来源:
21式“丛林”迷彩作训服,隐含着哪些“黑”科技?
迷彩服连着战斗力—揭秘21迷彩作训服
解密迷彩服的神奇“隐身力”
声明:资料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料整理。本文图文无商用,仅用于科普知识公益传播,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