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把握染色深浅与染料浓度的关系?
实际生产中遇到颜色深度不够,或者色光调不出来的时候往往认为是染料浓度不够,不断地增加染料后其效果并不明显,其实这时仅仅靠增加染料的用量是不能解决颜色深度题的。此时,颜色达不到要求往往是由其他原因所引起的,需要仔细地分析其真实的原因,才能找到有效的调整方案。
(1)生产中需要领会的精髓:颜色的深浅完全是物体反射光线强弱的外观表现形式,织物反射光越强则给人的视觉越浅,反之就越深。织物本身不是发光体,首先要有光线照在织物上才 能有反射,才能表现出织物的深浅和不同的颜色,如果没有光源照射,则所有非发光体都只呈现出黑色,即没有反射光。
染料是一种吸收光线选择性很强的物质,不同的染料只能吸收特定波长范围内的光线,而对其他波长的光线则吸收很少,但并不是不吸收。
衡量织物的深浅和颜色都是在指定光源下测定的,而不同的光源发出的光波强弱和光谱波段的能量分布差异是很大的。
实际生产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在某一光源下两个很相似的颜色在另一光源下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颜色效果,这实际上就是同色异谱现象。这是因为两种织物上的染料对光波选择性吸收的波段不一样所致。当更换光源后,各波段的光照度发生了改变,织物的吸光量自然发生了变化,最终造成了织物反射出的光波曲线出现了差异。只有正确理解这一原理,才能在实际生产中正确和快速地找到调整方案。
(2)正确理解染料的提升率:染料的用量原则上要控制在染料“提升率曲线”的线性区间以内,绝对不能超出其饱和区间,否则将白白浪费染料而颜色却没有多大变化。
染料提升率测试数据对提高配方的准确性是很有帮助的因此,对现有染料进行提升率测试很有必要。
还原染料、活性染料、涂料的提升率曲线线性区间一般都在40g/L以内,饱和值在60~80g/L。因此,最经济的用料浓度是在40g/L以内,最高也不要超过60g/L。
注意:此用量是在带液量70%的条件下得出的数据,如果实际生产中带液量达不到70%,则可相应放大此数据。如改色布毛效不好,带液量小,因此,用料浓度要相应增加一点。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纺织印染整],在此仅用于科普知识公益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方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