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纺产品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许多色纺企业在大环境并非有利的情况下仍然保持良好的利润,那么色纺纱的优势到底在哪?色纺纱的生产技术与普通本色纺纱有多大区别呢?
色纺成纱的颜色是纤维混色风格,不同于本色纱或本色布的纯染色。色纺纱原料中至少含一种有色纤维,由不同颜色的纤维,在纺纱过充分混和形成的。所以,色纺纱构成的织物能呈现出“空间混合”的效果,并且有层次的变化。
色纺颠倒了传统的先纺后染工艺流程,它是先纤维染色,再混和纺纱。但是大部分色纺产品是不全用染色纤维的,色纺纱40%-50%的原料是本色纤维,只有部分染色。所以相对更节能、环保。
本色纤维作为色纺原料有两个作用:一是作为一种颜色(白色);二是用于所有的色纺纱产品的深浅调节。
比如常见的浅色棉麻灰纱,一般染色棉仅占10%左右,也就是约90%的棉纤维是不染色的、是纯天然的。
特别说明一点,如果色纺产品中的有色纤维是化学纤维,那它的生产过程可以是完全没有污染排放的。如一些彩色化纤,采用“原液着色”技术,在纺丝过程中添加色母粒,生产过程是无污染、零排放的。
传统的“先纺后染”工艺,因为化学特性的不同使纤维染色性能也不同,这给混纺之后的纱、面料的染色带来了麻烦。色纺采用“先染色、后纺纱”的工艺,恰好化解了异性纤维混纺的套色难题。
因为染色环节提到纺纱之前,无论何种材质纤维:天然的、再生的、合成的;无论需要何种染色工艺:高温高压染色,或常温常压染色;无论何种染料:活性的、分散的、直接的、还原的……都可各个击破,分别染色后再进行完美结合。因此,多原料混纺产品的染色不再困难。
本色纱线的产品开发主要是基于纤维材料和纺纱技术的变化,比如:
新型功能性纤维原料:这类概念性新纤维有:竹纤维、大豆纤维、牛奶纤维、甲壳纤维;功能性有抗紫外线、抗菌防臭、吸湿排汗、防火阻然、防水、防油、易去污、远红外、抗静电、防电磁辐射,等等。
纺纱新技术:紧密纺、赛络纺纱线更光洁,竹节纱有相细变化风格,喷气涡流纺纱线吸湿快干,不容易起毛起球,等等。
本色纱线开发新产品的方法手段可以引入色纺,还能出现新的变异。除了可以基于纤维、技术的变化之外,色纺还有色彩、艺术的元素,这就赋予了色纺更广阔的空间。举例:
1、溶变产品
这类纱线产品做成的时装,消费者使用一段时间后,能通过简单的方法,使之变换为另一款式。
其实就是水溶性纤维进入色纺产生的新产品,对于本色纺,水溶性纤维可以开发中空纱、蓬松纱,手感柔软,纺出纱后再将水溶性纤维溶解掉,纱线织物产生空隙,就有中空了,就蓬松、柔软了。色纺纱也是可以的,色纺还可以开发变色产品,有色水溶性纤维作为色纱的一个小比例组成部份,当这一小比例部份水溶了,色纱中的色比就变了,纱线织物就换了一种色彩。
当消费者使用这种服饰时,只要不接触高温水,它是不会变色的,使用一段时间后,只需将服饰放在适度热水中浸泡洗涤一定的时间,彩色就变了。比如桔黄色的产品,应该是三种颇色的纤维组成,主体是本色纤维,有一部分黄色纤维,还有一小部分红色纤维,如果将这红色部分采用水溶性纤维,当红色水溶之后,桔黄色就变成浅黄色了。
2、彩瓷纱
从大自然、生活文化中捕捉灵感,通过纤维混色,打造出一种有特殊色泽风格的彩纱,看到这种色彩你会联想到工艺品、瓷器,给服饰注入了高贵、典雅、神秘的感觉。
3、段彩纱
沿纱线长度方向会断断续续的出现另一种色彩,也有人称之为彩虹纱。其实是一种小倍率竹节纱,沿纱线长度方向有一段段的彩色片段、小倍率竹节,如果解剖一下,就会发现主要是多了一些异色纤维。其实段彩纱是普通竹节纱在色纺中的变异产品。
4、双色多彩纱
赛络纺技术进入色纺,有了色彩元素后就演变出双色纱、多彩纱,主要是喂入细纱机的两根相 纱条采用不同的色彩。再将这一技术延伸到粗纱工序,将通常单根棉条喂入的方式改为“棉条十粗纱“的双喂方式,就又演变出另一多彩风格的粗纱赛络纺技术了。
5、彩点纱
源自棉结疵点,棉结原本是纺纱过程出现的疵点,色纺特意将其做大,大个的棉结疵点摇身一变,变成彩点了,彩点纱新产品诞生了。
还有丝状彩点纱、丝雨纱、隆纹纱、云纹纱,等等,可以理解为:纱中的彩点换成了凌乱、细碎的小纱段。这些方法还可以组合,比如溶变技术与段彩、彩点技术结合,段彩、彩点可以变化,桔黄可以变成黄色,也可以变成红色,有彩点可以变成无彩点等,可以变化无穷。
色纺符合主流发展趋势,它有优势,但是,相较本色纺,色纺生产、特别是高品质产品的生产,采用普通本色纺纱的工艺方法,是无法保证产品质量的。
对于色纺及色纺产品开发,如果各种颜色的纤维混不匀,做成纱、布后,织物表面不是三维立体、含蓄、朦胧的色彩风格,而是片与片间的色差、起横,那是疵品纱、是废布。
其实本色纺也有混色技术,就是清、梳、并、精工序的混和功能。虽然各唛头原料都是本白色,但颜色会略有差异,新疆棉偏白,内地、沿海的棉花相对偏黄,通过混和,才能溶为一种颜色。但新棉上市的季节,如果配棉稍有不当,就会产生黄白纱,因为新棉和陈棉的黄白差异大了点,可见通用纺纱流程的混和功能是有限的。
色纺原料的颜色差异是远大于本色纺的。比如最常见的麻灰纱,是黑棉与白棉混纺出来的,是黑白之差,相比陈棉与新棉之间的那点黄白差异,要大的多,通用的混和技术肯定是不能满足色纺需求的。
本色纺常规品种可以先生产后销售,色纺不同,一般是先打样,客户确认了,签了订单才能生产,特别是彩色纱生产。打样是有要求的:
一是要准确,如果打出的小样与来样的颜色对不准,客户是不会下单的;
二是要速度快,打样不能花费很长的时间,慢了就抢不到订单了。这源于市场需求,色纺纱主要用途是针织服饰,设计师通过服饰领、袖等局部彩色变换或整体改变来满足人们追新逐异的时尚需求,时装因时因地因季而千变万化,这就决定了色纺纱小品种、多批量、快速度的孺求特点,不能快速反应的企业将被市场淘汰;
三是打样成本要低,只能用少量的原料做出纱、布样品。要能用几百克、几十克、甚至是几克或零点几克的原料纺出少量、微量的纱样,织出少量布样。如果做这点样品要用消耗几十公斤或几百公斤原料,那就没有意义了,可能后面的订单只有几十公斤。
打样之后,能否保证大生产出来的产品颜色准确,也就是大生产的对色,是更重要的问题。大生产肯定是按事先打样对色确定的颜色配比投料的,但确定的颜色配比在生产过程中有可能会因为一些原因而发生变化。比如,通常的清梳精工序是有落棉的,落棉中含各组分的比例与各种唛头的原棉配比是不会相同的,色纺纱中的各组分色比即使是很小的变化,也可能带来较大的视觉差异。色纺生产不同于本色纺,本色纱常规品种的质A不符合高端客户要求,可以通过降低售价,卖给中低端客户的方法减少损失,色纺是订单制,颜色做错了是很难处理的,不仅仅是纱作废,客户的订单误期也要承担贵任的。
最典型的异色纱疵是异色色点和异色飞花。
a) 异色色点
异色色点主要是有色棉结类疵点。纺纱肯定是要面对棉结和杂质问题的,本色纺纱时,较大的结杂在布面上会形成疵点,需要通过清花、梳棉、精梳来清除结杂,将其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结杂在色纺中反映为色点。色纱由多色纤维组合而成,呈混合色,但纱中结杂通常是其中某一种纤维颜色,这一特点导致其更易显现为疵点,比如:由小比例黑棉与大比例白棉混纺成的浅色麻灰纱布面上。黑色点是很容易显现为疵点的;反之,由大比例黑棉与小比例白棉混纺成的深色麻灰纱布面上,白色点是很容易显现为疵点的。
b) 异色飞花类纱疵
同样,本色纺也存在异色纱疵问题,属于异纤范畴。所以有人工挑拣原棉、清花异纤清除设备、络筒电清异纤检测功能等方法和手段。但想依靠这些方法来解决色纺生产中的异色纱疵问题,是不现实的。
人工挑拣原棉和清花异纤清除设备,可以排除本色纺原料中的异纤成份,但色纺不同品种的原料互为异色成份,同一品种的各组分原料也互为异色,不可能把其它品种的原料作为异纤摒弃,也不可能将同一品种的各组分原料只保留一种而丢弃其它;人工挑拣原棉和清花异纤清除设备也解决不了清花之后生产流程中发生的异色纱疵问题。
络筒电清异纤检测功能可以发现本色纱中少量残留的异纤成份,并将其清除,从而保证纱线品质。但对于色纺,仅依靠络筒电清来清除异色纱疵是不现实的,如果在之前的纺纱流程中没有有效的技术措施,必将产生大量的异色纱疵,将会出现因电清频切纱疵、络筒低效瘫痪的局面。络筒电清异纤检测功能只能作为色纺清除异色纱疵的一个辅助技术措施。
色纺如何实现均匀混色,一个很自然的逻辑是:增加混和手段。通常色纺企业会在开清棉之前增加一个拌混工序,拌混方法有人工拌混、抓棉机拌混、花机拌混和专用机拌混等。
色纺拌混不能理解为只是简单的增加混和手段。色纺混色的工艺原则是:混和手段不仅要精密,还要柔和。这涉及色纺原料的特殊性、工艺的特殊性。色纺原料中的部分纤维、色棉是本色棉染出来的,染色过程中,棉纤维经受了酸、碱、高温、机械作用等,纤维很脆弱。单纯的追求混和均匀,将通用纺纱流程中的混和功能反复运用,用摧残的手段、以牺牲纤维可纺性为代价而实现的精密混和是没有意义的。
色纺打样对色需采用特殊的工艺方法,一个关键的技术要点是:如何用几百克、几十克、甚至是几克或零点几克的原料纺出少量、微量纱样。这肯定不是用通常的纺纱工艺方法,而是需要专用的微量样纱纺制技术;另外,色纺生产过程中要保证颜色准确可采用一些特殊的对色和调色补色工艺方法。
色纺防范异色色点、飞花等纱疵的方法涉及“双梳工艺”“封闭隔离”等技术方法。所谓“双梳工艺”,并不是简单的清梳精工序重复运用;“封闭隔离”也不是简单的用隔墙将生产不同颜色产品的纺纱机器隔开。双梳工艺要遵循双梳工艺原则;封闭隔离要掌握封闭隔离的技巧。